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
1.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
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,其生理发育、心理发育是至关重要的,最根本的基础是身体,而好的体魄是在孩子日常的“蹦蹦跳跳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。体育活动能促进儿童全身的新陈代谢,加速血液流动,促使肌肉更加健壮有力,刺激骨头生长。户外运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日光浴、空气浴,减少缺钙、佝偻病等的发作,增强了皮肤的抗病能力和身体的调节功能。
2.培养幼儿勇敢、抗挫的精神
儿童在活动中一遇到困难,往往会出现胆怯心理,“我不敢、我怕”,这是幼儿惧怕困难的表现。这时成人的耐心引导,请同伴或亲身示范,就会给予孩子勇敢尝试、克服困难的勇气。这样,当幼儿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后,他们就会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之情,从而有信心、有毅力去战胜以后遇到的其他困难。
3.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,保持愉快的情绪
在体育活动中,老师会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,让他们在活动中多体会到快乐,从而使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。
4.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
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,首先应从对幼儿的集体主义教育出发,而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。幼儿园每年开展的小小运动会,有幼儿运动会、亲子运动会、师幼运动会、全园会操、球类比赛等多种形式。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,既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,又增加锻炼的多样性、趣味性、游戏性,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集体荣誉感,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。
如果您单纯地认为孩子经常蹦蹦跳跳,出一身汗就可以了,那就错了。幼儿园体育活动不是单一的体能训练,它是一种综合的游戏实践活动,能同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身体需要。
注重教师自身素质提高
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对各年龄段孩子的基本动作发展有非常详细的描述,我们要求每个老师熟悉《指南》各领域内容,并时常购买、推荐专业的幼教书籍供老师们学习。让老师们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科学有效、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活动。
如:对幼儿的平衡训练,幼儿在小班时,可以从平地走线开始,然后走矮独木桥,再过渡到走带弧度的独木桥。升到中班后,可以走窄独木桥、有一定高度的独木桥,或者S型独木桥。到了大班,就可以练习走有斜坡、有弧度、有间隔、有高度的独木桥,教师可以让幼儿练习负重走、夹物走,甚至可以玩平衡板。
重视体育活动组织的完整性、科学性
活动前热身,有针对性地活动身体关节,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。游戏前先讲清游戏规则并强调安全问题。活动中注重运动强度与密度,多观察、多注意,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,让精力旺盛的幼儿的运动强度大些,体能弱的幼儿适当减量。结束时有针对性地放松身体,舒缓情绪,避免由于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、关节疼痛。最后及时总结,具体表扬幼儿的安全行为,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。
采用丰富的活动组织形式
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不单单指户外活动,有晨间体育活动、常规体育活动、大型间操、韵律操、班级特色操、户外体育游戏、过渡环节的体能游戏等多种形式。